第六十一章(2 / 3)
位喝茶。
这样的话审讯过了一遍,大多都还咬得死死的,说大人你别糊弄我。宋隽笑着捏状纸,说没糊弄你,你兄弟姐妹们都招了,就剩下你个可怜玩意儿了。
来来回回两个日夜,宋大人一口气儿不带歇息地审讯下来,成功撬开张不太牢固的嘴,指认一切都是萧峣指使的,准备借刀杀人,借着这个名头名正言顺搞掉他的心腹大患。
宋隽捏着根笔,询问说:“那,赵徵呢,关他什么事?”
大理寺卿在一旁观摩,冷不丁听见她寡淡如冰的一声问话,回头看过去,只见她神色如此,面色平静,问出的话却偏偏挟着点咬牙切齿的劲头。
宋隽低头喝完一口淡茶,听见下头人解释,是赵徵主动和萧峣搭线,是因为瞧不上宋大人,准备先把宋大人背后的靠山江子期搞掉以削弱宋大人。而萧峣打算的是和他们虚与委蛇,到时候一被抓起来就立刻供出赵徵,方便转移视线、提供靶子,毕竟攘外必先安内,想来如果外有强敌内有虎狼,宋大人一定分得清是非缓急先把赵徵搞死。
宋隽点一点头。
大理寺卿激动道:“大人英明!”
宋隽匀他个似笑非笑的目光,语气平静,一字一句慢吞吞说:“是陛下英明。”
这话说得云里雾里,但人在官场,无论什么时候,夸顶头上司都是没错的,大理寺卿也道:“是,陛下英明。”
宋隽把人打发走,指节停在下唇上,装作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:“赵徵呢,现在怎么样了?”
大理寺卿躬身回答:“三司正会审赵大人。”
宋隽略放下心来,想说既然同是同僚,念叨着刑不上大夫,赵徵虽然住得脏乱差些,但是应该不至于太难熬,于是挑眉转移了话题:“咦,三司如今不算大理寺了么?”
意思是问,您怎么没过去一同会审?
大理寺卿展现出一个纯真的微笑,说:“另两位大人听闻您提审了这几个喽啰,怕您有什么不称手的,叫我来看看。”
宋隽立刻领悟,这是嫌这位傻白甜在那儿误事,遂打发到了自己这儿。
她心里快速过了一遍这一位的履历,早些年也算精明能干,越老越实诚,逐渐把自己活成个实心儿的人,在原本的品阶上滞留多年,逐渐养成憨厚老实的形象。
但好在傻人有傻福,四十岁那年他得以转运,平调到了大理寺任职,安安静静干了几年后靠着大理寺而今“时无英雄”和厚实的履历成功在五十岁这年当上了大理寺卿。
宋隽也连带着记起这人姓郭,点头道:“郭大人辛苦。”
郭大人问:“宋大人怎么查出来那茶楼是合黎王包下来的?”
宋隽心里盘算着怎么合情合理地去探望一眼赵徵,听见这话,很糊弄也很实诚地回答:“哦,我没查出来,时间太仓促,我手底下人还没来得及查证——只是我猜得出里面有萧峣的手笔,于是随口糊弄了两句,看看能不能骗过个傻子。”
一向以实诚着称的郭大人:……
宋隽笑一声,决定直接干脆地挑破目的:“我去看一眼三司那边,郭大人一起吗?”
郭大人捧着一摞三种说法的口供,问得分外纯良:“殿帅,您不先去找陛下说道说道如今的情况吗?”
宋隽愣了愣,抬手捻过那口供,目光飞快掠过就中几份:“那郭大人先行一步,我稍后去诏狱瞧一瞧。”
郭大人恬然答应,颠着碎步儿离开了。
宋隽盯着那背影看了两眼,无端觉得有点不对劲儿,只是心头堆的事情太多,想了想没寻摸出个头绪,吩咐人拿着最新审出来的那份口供继续审讯,自己则皱着眉头入了宫。
江子期面色红润了许些,听完她说话点点头,询问说:“姐姐,赵大人会否是被冤枉的?”
宋隽抬着眼盯他看,摇摇头:“臣不知道,陛下觉得呢?”
江子期捂着伤口凑过来:“我不知道,但姐姐说是什么就是什么,我信不过赵徵,但我信得过姐姐——我只信姐姐。”
宋隽目光幽深:“臣知道了,陛下好好养伤。”
她把那些口供留下,回头的时候看着江子期,轻轻说:“陛下长大了,的确该成家了。”
江子期则望着她,说:“我等姐姐。”
宋隽转身出去,吩咐人去问大理寺审讯的怎么样,自己向着诏狱方向去,迎面和刑部、御史台两位大人打了照面,她目光轮转一圈,没找到裴瑾。
按说这样的场合裴瑾一个小御史在也说得过去,但既然御史中丞没挑中他,那也实在不凑巧。
只是宋隽还是忍不住皱了眉头,和两个人点头致意后匆匆入内。
诏狱里头羁押着许些人,很多是进来后便就没再被提审,经年累月地关在里头,不过这两年没人再犯帝王霉头,或者犯了直接去了乱葬岗,压根儿没机会来诏狱住两天。
是以宋隽瞥了眼册子,发现赵徵隔壁住着的,还是五年前,江子期登基时候的那场叛乱里,一个没名没
↑返回顶部↑